鑄鐵在高溫下長時間使用,表面會氧化形成氧化膜。而且氧化膜隨著時間的延長而增厚。鑄鐵在高溫條件下長時間使用,還會產生另一種獨特的現象,鑄件的體積會產生不可逆的增大。這種現象稱之為鑄鐵的生長。生長的過程還伴隨力學性能的急劇下降,氧化和生長最終導致鑄件的失效。一般的球墨鑄鐵并無熱強性,在600℃以上時,抗拉強度已經很低,斷后伸長率則有明顯增加。
鑄鐵的耐熱性主要是指其抗氧化能力和抗生長能力。鑄鐵的耐熱溫度是指鑄鐵經150h加熱后的生長小于0.2%,平均氧化速度小于0.5g/(m2.h)的溫度。
同許多金屬材料一樣,鑄鐵的金屬基體在高溫氧化氣氛下會發生氧化。鑄鐵的氧化是金屬基體氧化和石墨氧化燒損的共同結果,而且兩種氧化是相互影響的。它不僅取決于化學成分,而且與石墨形態、石墨數量等因素密切相關。
非合金灰鑄鐵的氧化膜結構如圖示,從表面向內的氧化物依次是:Fe2O3.Fe3O4.FeO+(FeO)2SiO2.它們被稱為外氧化層;緊接著氧化層有一層內氧化層,它是由氧通過氧化膜及石墨片進入內部而形成的。其中,石墨片中的碳已經被燒損,為FeO+SiO2+MnO所填充,其周圍也被這些氧化物所包圍。內氧化層由于強烈脫碳而變成鐵素體,故也稱脫碳層。再向中心則為完全沒有氧化的完好層。普通鑄鐵的氧化膜以鐵的氧化物為主,其特點是氧化物的容積與合金元素的容積比值小于1.所形成的氧化物膜不致密,不能起到保護內部金屬進一步氧化的作用。因而,氧化過程得以持續進行,所形成的氧化膜會不斷增厚。
3%硝酸酒精腐蝕。75X
非合金球墨鑄鐵的氧化膜結構類似于灰鑄鐵。但在同樣的氧化條件下,氧化膜較灰鑄鐵的薄,特別是內氧化層薄得更多,只有鄰近鑄件的表面的石墨球才會發生氧化,其內部為FeO填充。硅、錳等元素在石墨球邊緣富集,硅的質量分數可達6.8%??拷砻嬗幸粚颖〉拿撎紝?,基體組織也轉變成鐵素體。
影響鑄鐵抗氧化性的主要因素:
鑄鐵的抗氧化性與化學成分,石墨形態,石墨數量、基體組織等因素密切相關。其中,前兩者的影響最為顯著。
灰鑄鐵中的石墨呈片狀,共晶團內連在一起,共晶團之間也基本相連,它成為氧進入金屬內部的通道,固氧化速度很快,特別是內氧化發展迅速;球墨鑄鐵中的石墨是孤立的,沒有這樣的通道,故內氧化速度明顯降低;蠕墨鑄鐵中的石墨在共晶團內連在一起,但共晶團之間互不相連,它的氧化速度介于灰鑄鐵和球墨鑄鐵之間。
不同珠光體含量的基體組織對鑄鐵的氧化速度及生長率的影響不同,珠光體含量對鑄鐵的抗氧化性影響不顯著,但對生長率有明顯影響,基本呈正比關系。
通過加入合金元素可改變氧化膜的結構,改善其致密性,增強氧化膜的保護作用,以提高鑄鐵的抗氧化性能。
在鑄鐵中加入某些合金元素時,鑄鐵的氧化膜組成及結構發生變化,即在原來的FeO層內形成富合金元素的、致密的尖晶石或橄欖石等復雜化合物。如果加入的合金元素數量足夠,這些復雜化合物呈連續分布,金屬離子及氧離子很難通過它們進行擴散,此時氧化膜就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,鑄鐵的抗氧化能力就顯著加強。這時氧化膜很薄,一般分兩層,即內部的FeO+Fe.M.O層和外部的FeO層,稱為雙層氧化膜。
合金元素具有保護作用,必須具備以下的條件:
?、俸辖鹪匮趸锏娜莘e與合金元素的容積比值大于1.以形成連續的氧化膜。但比值不能太大,否則會引起氧化膜層內應力過大,導致裂紋產生甚至脫落。
?、诤辖鹪氐难趸そY構致密,電阻率大,金屬離子及氧離子不易通過它擴散。
?、酆辖鹪卦阼F內有較大的溶解度,以便形成致密復雜化合物。
?、芎辖鹪鼐哂休^小的原子半徑,較大的擴散速度,以優先擴散至表面形成氧化膜。
?、莺辖鹪乇辱F更容易氧化,優先形成氧化物。生成的合金氧化物高溫穩定性好,熔點高。
符合上述條件的合金元素有硅、鉻、鋁等,它們是常用的抗氧化元素。
提高鑄鐵抗氧化性的途徑:
?、偌尤牒辖鹪?,形成致密的氧化膜,阻止氧化的繼續進行,從而提高鑄鐵的抗氧化性。
?、诮档吞己?,減少石墨數量,以減少氧化通道,且降低脫碳速度,避免因脫碳過快生成氣體過多造成保護膜的開裂。
?、鄹淖兪螒B。
?、鼙砻鎻秃咸幚?,如使用表面滲鋁、鑄滲硅鋁等工藝可在鑄件表面形成富抗氧化元素的合金層,在高溫下優先形成致密的氧化膜,從而顯著提高鑄鐵的抗氧化性。